近日,由环保部制定的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发布实施,根据这项新国标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都将拥有唯一的一个编码,这是我国首次实行对集中饮用水源进行编码。
环保部称,首次发布实施的这项国标是为贯彻水污染防治法,保护饮用水水源,实现对饮用水水源编码的规范化而制定的。
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》这一规范的实施,有助于提高环保部门对饮用水水资源管理效率,使得饮用水水源管理形成体系,在管理上更加规范、有据可寻。
“我国饮用水水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饮用水水源保护在《规范》的基础上还需从多方面努力。”马军表示。
马军告诉记者:“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形势严峻,正面临着污染、水源短缺、河流生态退化,这三大因素的威胁。”
“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我国人口在用水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,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。大量工业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,使得不少河流相继出现黑臭问题或富营养化现象,河流生态遭受严重破坏。再加上历年来,对河道的整修,使得河道系统生态环境异质性、生物多样性降低,从而导致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下降。”马军告诉记者。
据发达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,社会总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,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.26个百分点;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0%,工业废水排放量将增加017%。
在首届“寻找中国好水”环保行动水源地评测结果发布会上,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表示,目前我国水污染事件不断,仅2014年环保部处理并上报的98起重大及敏感突发环境事件中,就有60起涉及水污染。
另外,中国是农业大国,据相关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化肥年施用量约为3252万吨,平均每亩施用量为222公斤。马军表示,远超英国和法国的施用量,造成了水体的污染和水资源质量的下降,污染正一步步吞噬着我国饮用水水源。
“在水污染方面,需要政府加强监管,加强水源地周边居民对水源的认知,使其明白水源所处的位置及重要性,对于危害水源的一切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。政府在做规划时,在水源地周边应禁止设置排污口,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污染源。”马军告诉记者。
“与此同时,社会监督对水资源保护有重要的作用,政府应该建立水源信息公开栏,让公众知道水源地信息及范围,并且定期告知公众水质检测情况,公开让公众监督。”马军告诉记者。
对于河流生态系统退化问题,马军表示,多年来,河流整治工程一直注重提升河道防洪能力,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,这使我国多数河流形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。河流整治工程不仅要关注其传统功能如防洪、航运等的发挥,还要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,要与周边环境和人文景观相协调。